家电双雄:方洪波与董明珠的 “不同战场”股票配资知识联系方式
2023 年,中国家电业进入 “存量博弈” 深水区,当行业增速从两位数滑向个位数,美的与格力这对 “老对手” 的掌舵人 —— 方洪波与董明珠,正以截然不同的方式应对寒冬。
一边是 “铁血改革派” 方洪波:自 2012 年接棒美的集团董事长后,他主导了从 “规模优先” 到 “利润优先” 的战略转向,砍掉非核心业务、推动数字化转型,带领美的从 “家电企业” 升级为 “科技集团”。
两位掌门的风格差异,本是行业生态的正常注脚;但 2024 年一则 “方洪波内部会议痛批董明珠战略短视” 的传闻,却将两人推上风口浪尖。
“炮轰” 疑云:是行业真话,还是舆论误读?
所谓 “炮轰” 的源头,或指向 2024 年 3 月美的集团内部经营会上的一段讲话。
据参会人士透露,方洪波在分析行业竞争时提到:“某些企业过度依赖单一品类、过度消耗品牌价值,把营销当战略,把口号当竞争力,这种模式在增量时代可行,在存量时代必然碰壁。”
尽管未提 “董明珠”“格力” 之名股票配资知识联系方式,但结合格力近年空调业务占比超 70%(美的多元化业务占比超 40%)、格力近年频繁因 “直播带货”“经销商矛盾” 上热搜的背景,舆论迅速将这段话与董明珠关联。
事实上,方洪波的 “批评” 更像行业预警 ——2023 年格力营收同比下滑 5.6%,而美的营收增长 9.8%。
格力空调市占率从 38% 跌至 35%,美的则从 32% 升至 34%。当美的靠机器人、楼宇科技、新能源汽车部件等新业务打开第二曲线时,格力仍在空调 “红海” 里深耕,这种战略差异,或许才是 “炮轰” 传闻的底层逻辑。
大裁员争议:从 “收缩战线” 到 “优化组织”
与 “炮轰” 传闻相伴的,是 “美的大裁员” 的讨论。2024 年 4 月,有员工在社交平台称 “美的部分事业部裁员比例超 30%”,更有传言称 “方洪波要求三年内砍掉 10 万冗余人员”。
对此,美的集团官方回应:“公司正在推进‘数字驱动、效率优先’的组织变革,部分业务单元根据战略调整优化人员结构,核心研发、智能制造等岗位仍在扩招。”
从财报数据看,2023 年美的员工总数约 15 万人,较 2021 年峰值 16.5 万减少 1.5 万,其中生产制造人员减少 1.2 万,研发人员增加 2000 人 —— 这更像是一场 “结构性优化”:裁撤低效能产线工人,加码高附加值技术岗位。
对比之下,董明珠曾多次公开承诺 “格力不裁员”,甚至在 2022 年行业寒冬时宣布 “再招 3000 名研发人员”。
这种 “稳字当头” 的策略,与方洪波 “主动求变” 的风格形成鲜明对比。
双雄启示录:没有 “对错”,只有 “选择”
方洪波与董明珠的 “交锋”,本质是两种企业生存哲学的碰撞:一个是 “以变应变”,用裁员、收缩、转型对冲风险;一个是 “以稳应稳”,用品牌、员工、责任抵御波动。
在存量时代,两种模式都有其合理性 —— 美的的 “铁血改革” 换来了 2023 年净利润 296 亿元(同比增 12%),格力的 “稳扎稳打” 则保持了 3300 亿市值的基本盘。
或许正如方洪波在 2024 年股东大会上说的:“家电业没有永远的赢家,只有永远的变革者。” 而董明珠那句 “我要让格力员工都有房住”,也道尽了传统制造业对 “人” 的珍视。
所谓 “炮轰”“裁员”,不过是行业洗牌期的注脚;真正值得关注的,是两位掌门用不同方式,诠释着中国制造业的韧性与可能。
(注:本文部分信息基于公开报道整理股票配资知识联系方式,具体细节以企业官方披露为准)
信誉证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